心文献 | 房颤抗凝策略之一:瘦子如何选择抗凝药物?
编者按:
房颤是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之一,其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栓塞,尤其是脑卒中占到80%。房颤卒中的年发病率为5%,死亡率较高,卒中后常遗留有严重后遗症,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医患必须共同努力,积极降低房颤所致的脑卒中,其中规律口服抗凝药物尤为重要。近期,韩国Lee医生等在著名心血管杂志J Am Coll Cardiol上发表文章,就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瘦子房颤患者中的安全及有效问题进行了大数据分析。该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为韩国两个国家健康保险服务数据库(Korean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Service (NHIS)及the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Corporation Health checkup data-base)中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口服抗凝药物的非瓣膜房颤患者,随访时间1.2年。文章定义小于60kg为低体重患者,小于50kg为极低体重患者。随访事件包括:缺血性卒中、颅内出血、需住院治疗的消化道出血及其余大出血、全因死亡及以上的合并事件。

作者进一步比较了低剂量的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15或10mg qd,达比加群 110mg bid,阿哌沙班2.5mg bid,依度沙班30mg qd)与常规用药剂量在低体重患者中事件的发生率,发现在低体重患者中使用常规剂量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组与减量组相比,各种事件发生率相当。亚组分析现实不管是在50-60kg组还是体重小于50kg组,减量和常规剂量的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对事件的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

画龙点睛 专家点评:
我们亚洲人群较欧美人群普遍偏瘦,临床上我们也会经常碰到体重<60kg甚至是<50kg的房颤患者,该研究告诉我们,此时选择新型口服抗凝药比华法林更为安全,低体重并不是选择新型口服抗凝药的绊脚石。当然,对于这种瘦子房颤,我们可以适当选择低剂量的新型口服抗凝药。(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杨兵教授)
文献信息:
Lee SR, Choi EK, Park CS, Han KD, Jung JH, Oh S, Lip GYH. 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s in Patients With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Low Body Weight. J Am Coll Cardiol. 2019 Mar 5;73(8):919-931. doi: 10.1016/j.jacc.2018.11.051.